「范仲淹」诗词全集(313首)

201、《滕子京以真籙相示因以赠之》

泰山采芝人,吏隐清淮滨。金函秘实籙,奉之如高真。谓子有仙志,兴言一相示。叩头鸣天鼓,玉书粲然异。白云...

202、《桐庐方正父家藏唐翰林画白芍药予来领郡事因》

治乱兴衰甚可嗟,徒怜水调诉荣华。开元盛事今何在,尚有霓裳寄此花。

203、《谢黄揔太博见示文集》

松桂有嘉色,不与众芳期。金石有正声,讵将群响随。君子著雅言,以道不以时。仰止江夏公,大醇元小疵。孜孜...

204、《驯鸥咏》

万物有常性,性无不贵生。风翔与骏奔,一一远害情。鴥彼沙上鸥,皎皎霜雪明。月宿沧洲静,日浴沧浪清。何以...

205、《依韵酬池州钱绮翁》

天涯彼此勿冲冲,内乐何须位更崇。白发监州身各健,青山绕郭景多同。日高窗外眠方起,月到樽前宴未终。况在...

206、《依韵酬黄灏秀才》

再贬鄱川信不才,子规相爱劝归来。客心但感江山助,天意难期日月回。白雪孤琴弥冷淡,浮云双阙自崔嵬。南方...

207、《依韵酬李光化叙怀》

列宿专城且自娱,清名善最即前涂。江山乐国诚难会,风月诗家的不辜。未必晚成轮早达,好将高笑代长吁。公馀...

208、《依韵酬吴春卿二首其一·鹤》

华亭孤立病时身,终日徘徊尚海滨。露掌思高还警夜,芝田音断欲务春。千年灵气何求药,八变奇姿已过人。莫厌...

209、《依韵答梁坚运判见寄》

蔽野旌旗色,满山笳吹声。功名早晚就,裴度亦书生。

210、《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》

徽音来景毫,盛事耸吴乡。上象三台照,高文五色章。纯如登乐府,渊若测天潢。寒谷春重煦,幽宫草特芳。感知...

211、《酬和黄太博》

古籍东南美,蔚蔚幕中议。懿行希圣贤,高文粲游赐。伊余发已秃,偶继立朝士。何以宣王政,甘为时所弃。酌以...

212、《依韵和魏介之同游玉仙坛》

云坛共上百神清,碧坞红霞相照明。幽草欲迷丹井处,乱峰依旧白云生。亭亭翠纛高杉矗,险险狂雷落石轰。待得...

213、《依韵和襄阳王源叔龙图见寄》

高车赴南岘,敝郊主东道。风采喜一见,布素情相好。屈指四十秋,于今岁寒保。我起为君寿,善颂复善祷。愿尽...

214、《酬叶道卿学士见寄》

世传学中禄,小子乃逢辰。一入谏诤司,鸿毛忽其身。可负万乘主,甘为三黜人。岂量尧舜心,如日照孤臣。薄责...

215、《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》

丹阳太守意何如,先谒茅卿始下车。展节事君三黜后,收心奉道五旬初。偶寻灵草逢芝圃,欲叩真关借玉书。不更...

216、《鹦鹉》

堂上每云云,金笼久受恩。思山诚有意,对主忍无言。性比孤鸾洁,声殊百舌繁。云林如一去,应喜谢朱门。

217、《咏史五首其三·夏后氏》

景命还将伯益传,九川功大若为迁。讴歌终在吾君子,岂是当时不让贤。

218、《咏蚊》

饱去樱桃重,饥来柳絮轻。但知离此去,不用问前程。

219、《与张焘太博行忻代间因话江山作》

数年风土塞门行,说着江山意暂清。求取罢兵南国去,满楼苍翠是平生。

220、《越上闻子规》

夜入翠烟啼,画寻芳树飞。春山无限好,犹道不如归。

221、《鵰鹗在秋天》

秋汉寥寥迥,雄心肯木栖。人间正摇落,天外绝攀跻。月兔精应丧,阳乌影欲齐。长河匹练小,太华一拳低。下眄...

222、《风水洞》

神仙一去几千年,自遣秦人不得还。春尽桃花无处觅,空馀流水到人间。

223、《赠方秀才》

高尚继先君,岩居与俗分。有泉皆漱石,无地不生云。邻里多垂钓,儿孙半属文。幽兰在深处,终日自清芬。

224、《赠广宣大师》

忆昔同游紫阁云,别来三十二迥春。白头相见双林下,犹是清朝未退人。

225、《赠茅山张道者》

有客平生爱白云,无端年老尚红尘。祇应金简名犹在,得见仙岩种玉人。

226、《赠攀秀才》

五代支雷屯,九野皆龙战。开国如棋枰,皇极何由建。太祖乘天飞,大发光华旦。攀公江表来,经纶还如电。微子...

227、《归雁》

稻梁留不得,一一起江天。带雪南离楚,和春北入燕。依依前伴侣,历历旧山川。林叶程犹远,梅花信可传。子规...

228、《赠叶少卿》

退也天之道,东南事了人。风波抛旧路,花月伴闲身。湖外扁舟远,门中驷马新。心從今日泰,家似昔时贫。见子...

229、《过陈州上晏相公》

曩由清举玉宸知,今觉光荣冠一时。曾入黄扉陪国论,重求绛帐就师资。谈文讲道浑无倦,养浩存真绝不衰。独愧...

230、《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二·琴酒》

弦上万古意,樽中千日醇。清心向流水,醉貌发阳春。

231、《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三·渔父》

月色满沧波,吾生乐事多。何人独醒者,试听濯缨歌。

232、《和韩布殿丞三首其一·泛湖中》

平湖万顷碧,谢客一开颜。待得临清夜,徘徊载月还。

233、《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二·画》

日色清如照,前林叶未零。海东新隼至,一点在青冥。

234、《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三·晚》

晚色动边思,去年犹未归。戌楼人已冷,目断望征衣。

235、《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四·夜》

春色人皆醉,秋光独不眠。君看明月下,何似落花前。

236、《和李光化秋咏四首其一·晓》

墙外辘轳响,楼前江汉欹。曙光和月色,犹记早朝时。

237、《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二·拜马涧》

传闻王子仙,润边遗一骥。当时青云路,鸡犬亦可致。未必真龙媒,悠悠在平地。

238、《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九·天池》

岳顶见天池,神异安可度。勿谓无波涛,云雷有时恶。乘此澄清间,吾缨可以濯。

239、《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三·二室道》

太室何森耸,少室欲飞动。相对起云霞,恍如游仙梦。何以宠此行,行歌降神颂。

240、《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十·三醉石》

巍巍八仙坛,上有三醉石。怜此高阳徒,如乐华胥域。憔悴泽边人,独醒良可惜。

范仲淹

年代:
收录:313首
简介:范仲淹(989年8月29日-1052年5月20日),字希文,汉族。苏州吴县人。北宋杰出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。

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,迎母归养,改回本名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,采取“屯田久守”方针,巩固西北边防。庆历三年(1043年),出任参知政事,发起“庆历新政”。不久后,新政受挫,范仲淹被贬出京,历知邠州、邓州、杭州、青州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范仲淹扶疾上任,于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追赠兵部尚书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

范仲淹政绩卓著,文学成就突出。他倡导的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有《范文正公文集》传世。